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活动动态 正文

2023年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妇幼健康检验高峰论坛

发布部门:学会事务部 发布时间:2024-02-05 浏览次数:318

12月23-24,由广州市医学会主办,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承办2023年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妇幼健康检验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

 

此次年会延续和传承“高维度、多视角”的会议主旨,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及广州等地多名在行业内影响颇大的专家,其中包括3位长江学者、3位杰青、2位优青。不仅聚焦了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技术,还多角度地探讨了基础研究、交叉科学研究及妇幼健康检验等方面最新的研究动向与成果。在这南国初冬,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现场交流活动氛围浓厚,会后讨论热烈。

广州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高昭昇主任致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副院长致辞

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夏勇主委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委员马芙蓉主持。广州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昭昇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副院长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夏勇主任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环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浩浩教授做了题为《新型抗菌靶点的机理研究》的精彩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在Nature 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解析参与细菌外膜形成的各组分转运蛋白通路 ,为以此蛋白复合物为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司徒博教授在《交叉科学研究助力体外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中讲述了如何通过医学与化学、医学与AI的多学科交叉,大力促进医学检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医学与其他学科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促进医学发展。

 

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朱小立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项新的诊断视角:细胞诊断。详细介绍了细胞诊断是临床应用的最佳平衡。用丰富的数据对比的形式,展现了细胞诊断在检验体系的优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应斌武教授每年都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讲座。今年,应教授讲述了《多学科交叉助力结核病的临床分子诊断》。我们学习了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最新进展,RNA作为分子诊断靶标的技术、DNA作为分子诊断靶标的技术、蛋白作为分子诊断靶标的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弥补结核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

中山大学田国宝教授在《抗生素耐药进化研究》中通过大量最新研究文献指出,作为临床抗击耐药菌感染重症感染“最后一线”药物,多粘菌素于近年被证实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其耐药基因MCR-1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流行,已成为当前细菌耐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李敏通过录播视频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肠道代谢微环境紊乱促进艰难梭菌感染和复发》的精彩内容。艰难梭菌感染(CDI)经常发生在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患者中。研究表明IBD患者的CDI发病率会增加,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山梨醇和细菌代谢途径可促进艰难梭菌感染,并在其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彦教授做了《微生态标志物:线索、机制与干预初探》的精彩报告。报告指出,菌群存在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是标志物重现差关键原因。基于上述科学问题,各地的研究中心开始牵头着手开展了线索、因果机制、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以期通过组学线索、因果机制、循证医学找到新型标志物。

上海东方医院吴文娟为大家带来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整合实验诊断的新思路。根据《侵袭性真菌病真菌学检查指南》指出:直接涂片、真菌培养、真菌鉴定、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技术、mNGS、药敏试验、同源性分析的技术整合更加准确快速检测侵袭性真菌

北京协和医院杨启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肺炎克雷伯菌的进化优势》。杨教授从一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述:1AMR成为全球重要临床负担和挑战;2、中国主流CR-HvKP的进化规律;3、新型四环素耐药;4、粘菌素异质性耐药;5、AMR新型诊断技术研发。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指出,现有技术完全检测出呼吸道病毒较困难,其团队自建了各种可对临床治疗进行有效指导的mNGS流程。首次在肺组织中通过mNGS同时检测病原和肿瘤,并且评估肺组织中Nanopore检测病原的效能。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减少经济负担。

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为大家带来肠屏障的生物功能与实验诊断的专题报告。郑教授分别从肠屏障的生物功能、实验诊断以及治疗策略为大家进行分享。细胞外囊泡可作为疾病标志物用于肠道疾病诊断。郑教授团队积极创建细胞外囊泡高敏精准检测新技术,探索细胞外囊泡作为肠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尚世强浙江大学儿童医院为大家介绍了炎症四小龙IL-6、PCT、CRP、SAA),以及肝素结合蛋白(HBP),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的多中心研究发现HBP、PCT、D-Dimer、Lactate和IL6水平与患儿感染诱导器官功能障碍数(Organ Disfunction, OD)存在正相关性。该研究发表在Clin Chim Acta上,也是目前全球唯一HBP 在儿童脓毒症中的研究报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教授就干细胞治疗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卵巢早衰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治疗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恢复生育力,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团队研究发现,MSCs通过调节ANG表达改善卵巢组织体内移植后的血管生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恒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肿瘤进化的基因组标记物筛选和临床应用》。许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克隆进化分析的理论基础,肿瘤基因变异包括体细胞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表达谱的改变。为我们打开了抗肿瘤研究的新视角。

中日友好医院鲁炳怀教授介绍了围产期感染常见病原菌实验室检测。围产期常见的病原菌有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无乳链球菌、其他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实验室实可通过血培养、分子生物学 进行检测。加强了检验人员对围产期易感病原菌的认知。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骆明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阴道感染的本质是阴道微生态失衡。近年来提倡将阴道感染的治疗目标:由“对症治疗”转变为“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骆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实验室检测流程以及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夏勇主委作总结发言,并对各位参会专家、主持人、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内容全面,不仅包括临床和检验工作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是科研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我们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检验行业影响力,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的发展亦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