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活动动态 正文

2022年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静脉输液港植入及术后护理学习班暨CBR1 AKR1A1基因多态性预测含蒽环类化疗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学习班顺利召开

发布部门:学会事务部 发布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372

2022年12月24-25日,由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协办的2022年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静脉输液港植入及术后护理学习班暨CBR1 AKR1A1基因多态性预测含蒽环类化疗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学习班在广州召开。

 

大会开幕式

 

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外科主任李洪胜教授致辞

李主任表示,疫情原因让很多原定线下参会的专家改为线上参会,虽然十分遗憾,但是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线上相聚,希望大家在今天的会议中有所收获,我们相互交流,携手共进,在未来造福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感谢广州市医学会以及各专家同仁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参与,衷心祝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广州医科大学黄健清校长致辞

黄健清校长莅临会场,对嘉宾及学员们表示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通过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新视角、多角度的分析,相信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肿瘤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水平,推动乳腺肿瘤临床实践的精准化医疗发展。

 

第一环节

会议第一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洪胜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章乐虹教授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2022年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早期TNBC治疗进展、靶向肿瘤微环境增强乳腺癌疗效的应用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燕芳教授分享2022年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她指出,乳腺癌属于免疫治疗中的“冷”肿瘤,目前免疫治疗的进展主要集中于三阴性乳腺癌。Meta分析显示,无论PDL-1状态如何,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均可显著增加TNBC患者的 pCR。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分享早期TNBC治疗进展。他指出,TNBC预后并不最差,预后差源于缺乏有效减危手段。随着辅助治疗手段增加,eTNBC生存在不断改善。强化治疗:卡培他滨用于NCT或ACT后改善DFS、奥拉帕尼改善iDFS。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提高pCR,改善EFS。铂类药物:铂类在NCT或ACT中有研究,指南有推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燕丹教授分享靶向肿瘤微环境增强乳腺癌疗效的应用研究。他提出,合成纳米材料将抗癌肽输送到肿瘤组织,利用肿瘤微环境的微酸性质,释放抗癌肽发挥杀伤效应。合成金纳米粒实施放疗前后微光热,应用纳米材料输送氧气到肿瘤微环境能缓解肿瘤微环境缺氧,抑制DNA修复并增强放疗疗效,为放疗增敏提供治疗新策略。

 

第二环节

会议第二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洪胜教授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中国乳腺癌内科发展历程、新辅助后保乳手术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分享中国乳腺癌内科发展历程。他指出,我国乳腺内科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乳腺内科人才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乳腺内科专科体系已初步建立。内科治疗经历了从国外原研药物的引进到大量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的应用,目前已逐步迈入了自主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内科相关诊疗指南与共识的制定,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乳腺癌治疗的标准化和均质化。乳腺癌内科领域治疗与研究的发展也在逐步对乳腺癌相关国际指南的制定作出贡献。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分享新辅助后保乳手术进展。他指出,MRI不足以准确检测pCR、14G空芯针活检不足以准确检测pCR,新辅助治疗后豁免乳腺手术仍然为时尚早,2/3患者的残留癌灶被漏检,应推动新辅助系统治疗进步、精准瘤床定位、退缩模式的精准预测、保乳方式的合理应用。

 

第三环节

会议第三环节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仁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袁亚维教授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乳腺癌HER2低表达的新进展、PHILA研究开创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新格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荣教授分享乳腺癌HER2低表达新进展。他指出,HER2低表达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但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和检测标准,检测过程中应改进区分Her2-low与 Her2-0。HER2-low乳腺癌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HR+人群更为多见,目前不支持其作为独立的分子亚型;随着新一代HER2-ADC(DS8201,RC48)的出现,HER2低表达可能是一个重要的bio-marker,为更多的Her2-low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精准治疗的机会,值得期待。但相关用药时机、用药剂量安全性、耐药后处理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菲教授分享PHILA研究开创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新格局。她指出,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显著延长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PFS的安全性可控,这是第二个晚期一线四期试验,证明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PFS受益于双重HER2抑制,开创了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新格局。

 

第四环节

会议第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青峰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清教授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多种检测方式联合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关于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磊教授分享多种检测方式联合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他指出密度梯度法结合细胞沉淀免疫组化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便捷的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且较细胞沉淀石蜡块,能更加完整的保留恶性肿瘤细胞内mRNA和DNA等核酸信息,便于后续的拓展研究。现如今可通过联合检测法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但无论是上清中的肿瘤抗原代谢分子或非编码RNA,或者是细胞沉淀核酸表现遗传标志等都不具有特异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国沛教授分享关于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他指出基金申请的三要素:创新思维,研究实力,写作技巧。建议以临床问题或需求为目的,以疾病特点为中心,用更加精准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理论和技术开展肿瘤学研究。

 

第五环节

会议第环节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马宏民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卫东教授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模式新探索ADC时代下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二线治疗标准。

 

 

 

广东省中医院许锐教授分享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模式新探索,她指出内分泌感人群,可选择氟维司群联合CDK4/6抑制剂方案,或使用氟维司群单药对于内分泌耐药人群,可选择氟维司群维基础的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PFS和OS,对于接受上述治疗进展的后线人群,多项靶向治疗研究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HR+/HER2-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愈发完善。

 

 

 

广东省人民医院李学瑞教授分享ADC时代下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二线治疗标准他指出ADC引领晚期二线标准, T-DM1是乳腺癌首个ADC药物,为患者带来更明确和更优的生存获益,改变了临床治疗格局,针对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进展的晚期二线人群,T-DM1是PFS和OS双获益的方案,具有持续性ADCC免疫攻击和胞内强效细胞毒效应全面逆转耐药,T-DM1是乳腺癌领域首个ADC药物,是效价比更优的ADC药物,上市10年历经全球数万患者验证,安全性更优,与TKI相比,患者生活质量更优。

 

第六环节

会议第六环节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宁霞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伟星主持,会议课题分别为:中国乳腺癌筛查探索妊娠期乳腺癌。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分享中国乳腺癌筛查探索他指出基于乳腺癌风险模型分层筛查策略提高检出降低成本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不采用风险筛查模型分层筛查带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不分层筛查每发现1例乳腺癌的费用约为钼靶检查125万年、超声检查17万年,采用筛查模型后,每发现1例乳腺痛的费用约为钼靶检查32.5万/年,超声检查4.5万/年。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李杰教授分享妊娠期乳腺癌他指出对于妊娠期的乳腺癌应该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来保证母婴安全,其中麻醉,术中监控,术中可采取15度左侧倾斜位,血压维持可保证胎儿血流,胎心监护需要多学科,个体化管理,术前准备,控制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充分镇痛对于预防流产早产尤其重要,已完成系统治疗非保乳患者可以正常哺乳。

  

第七环节

会议第七环节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赵俐教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陈伟光教授主持,会议课题为:乳腺手术中的缝缝补补。

 

广东省中医院陈莹教授分享乳腺手术中的缝缝补补她指出普通手术技术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借鉴整形外科皮瓣修整技术,乳房腺体蒂血供较差时考虑组织坏死可能,及时与患者沟通,重建乳房时注意下皱襞的建立,并根据双侧对称原则随时调整手术方式。

 

 

最后,李洪胜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感谢各位教授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分享,感谢所有专家对本次大会的诚挚支持。希望后续有机会再多多交流,共同提升,共同进步!